调节医患关系得出些新招

2011-03-10 18:46:48    来源:  作者:

  不久前,山东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意见》要求,各地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由政府组织独立的“第三方”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。目前,济南这一举措正在筹备中。

  然而,就医患纠纷的“第三方”调解模式,山东此前早有探索。在2006年,我省开始推广另一种形式的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机制——— 由一家公司作为独立于医患的“第三方”,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。目前在济南,已有省立医院、齐鲁医院、山东省中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四家医院与这家公司合作,参与了医患关系“第三方”管理。那几年来实施效果如何呢?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
  医患纠纷不能总靠私了

  9日,齐鲁晚报“两会三人行”栏目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孔北华和全国人大代表、潍坊医学院眼科医院院长康凤英走进本报“北京直播室”,本报首席评论员张金岭作为主持人,就医疗改革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。

  张金岭:经过一个阶段的改革,有关部门说老百姓看病难、看病贵的情况得到缓解了。作为公立医院的院长,能不能从医院的角度介绍一下,具体在哪些方面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?

  孔北华:一个是医保方面,特别是新农合覆盖面已经超过了90%,这个进度是前所未有的。另外是基本药物方面,现在60%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,这个制度实施以来,患者支付的药费明显减少了。

  康凤英:我在从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深的体会,现在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治疗的病人明显减少了。

  张金岭:为什么有的患者还是反映看病难、看病贵?

  孔北华:要解决看病贵、看病难的问题,政府投入还要增加。看病贵是因为保障水平低,个人支付高,与个人收入比看病支出高。看病难实质是资源分配不均,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中城市,基层医疗资源匮乏。

  目前在公立医院运营成本中,国家补偿不到10%,剩下90%多都靠医院医疗服务,而其中一半靠药费差价。现在国家对卫生投入只占GDP的1%多不足2%,欠账太多,我认为“十二五”期间至少翻一番才行。

  不抓源头和流通环节药价降不下来

手机:   汉字数